全国唯一的异型皮鞋厂,曾做过50码的大鞋

治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529/4631555.html
02:10

退休后的叶文柱,向往清净平淡的生活。这些年,除了带孙女,剩余的个人时间,他喜欢去重庆南岸区黄桷垭社区书画社作画和写书法。画鹰、画山水、画牡丹,写家风家训、写名言名句……社区书画社墙上、桌上、黑板上,随处可见他的作品。

73岁的他,给记者的印象是爱微笑,话不多,性子慈祥温和。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是山城有名的“叶大脚”。今日,他要讲给大家听一听,许多重庆年轻人不知道,已经消失的重庆异型皮鞋厂的故事。那曾是重庆的骄傲、全国唯一。

▲退休后的“叶大鞋”勤于练字作画

▲退休后的“叶大鞋”勤于练字作画

结缘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岸黄桷垭人,中学时期参加家务劳动受了伤,膈肌破裂,右脚踝关节骨折,以至于落下残疾。

南山曾是重庆主城盛产石灰的地方,31岁前,我主要以下力为生,烧石灰、打石头、抬重物,也同家人去渝中石灰市摆过石灰摊。18岁到25岁期间,做苦工挣钱最多的时候,也就每月20来元。

我的父亲是福建人,曾在上海求学,抗战时期逃难到重庆。父亲曾在渝中区东水门湖广会馆居住过,经人介绍,曾在较场口福建人开的“汇利饭店”当过服务员。在这里认识了擅长缝补衣服的母亲,两人组成家庭后,便回到黄桷垭生活。

父亲曾是追求进步的青年,懂土木工程技术,也热爱文学和绘画,曾在原重庆霞光布景公司打工挣钱,为重庆剧场画山水画。家里8个兄弟姐妹,就我最随父亲。正因受父亲影响,自小勤于练字,为我进入重庆异型皮鞋厂奠定了基础。

年,经街道推荐,我有幸进入这家皮鞋厂当办公室文秘,人生由此改变。也在这年,重庆异型皮鞋厂建成约平方米左右的专业厂房,相关生产正式进入正轨。

▲叶文柱在重庆异型皮鞋厂工作时留影

补鞋匠

修建厂房的过程,我记忆犹新。那是全厂工人共同的劳动果实。

《南岸工商史话》有所记载,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还无一家专业生产异型皮鞋的企业。于是南岸异型鞋厂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末,更名为重庆异型皮鞋厂。

当年,厂址设在南岸上新街到马鞍山的石梯上,厂房是一幢三层楼的清水房。有意思的是,最早一批员工,共50多个,都是曾经在黄桷垭、弹子石、上新街一带摆摊的补鞋匠。

补鞋匠们文化水平虽不高,甚至有人没读过书,但代代相传的补鞋手艺极为精湛。这家皮鞋厂,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令他们有了更高追求,让其从补鞋人变成了制鞋人。我在这里也获得深造机会,并考取了原渝州大学统计专业的专科文凭。

这批老工匠,而今许多已不在。当年,厂里吸收了不少无业青年,是他们手把手相传,培养了青年们的一技之长。

当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定新建这样一家皮鞋厂,主要不是为了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在这里,以生产异型皮鞋为主,同时也生产标准码皮鞋。

▲“忠实办事,诚恳待人”,是父亲留下的家风家训

订单制

在这里,我受益匪浅,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期间跟着师傅学过手工活,当过工会主席,从事过统计、计安、宣传等工作。我的职业巅峰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厂里各项生产最辉煌时期。后来我被提拔为重庆异型皮鞋厂副厂长。

厂里的生产规模始终不大,当年在重庆众多皮鞋企业中,只能算一个小不点,但当年的名气却傲居行业榜首。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能专注为小众服务,为穿不了常规尺码皮鞋的人群带去舒适感。

按照原有标准分类,男皮鞋37—43码、女皮鞋34—39码为标准码,在此范围以外的大小鞋和残疾人的鞋,统称为异型鞋。穿异型鞋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放开范围,从全市、全国来看,当年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生产主要依靠订单制,为解决特殊顾客的需要,工匠们练就了一手好本领。改造男士大鞋楦头、量身设计女士皮鞋帮样、纯手工上线合底、鞋跟由多层皮革粘合……全程纯手工,每个细节都不得马虎。

用心制鞋,用情怀制鞋,自然顾客量积少成多,口口相传。上世纪80年代,厂员数量多时达到上百人,月产异型鞋千双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厂里的工人们在设计室探讨异型鞋样式(叶文柱右一)

“载人舟”

上世纪80年代期间,厂里生产的“载人舟”异型鞋,通过工商注册,拥有了专属的品牌商标。异型鞋专柜除了设立于原解放碑三八商店(现重庆百货商店)、群林商场外,在原沙坪坝和两路口百货公司也有专卖。

其中,圆头、尖头样式的猪皮、牛皮鞋最受欢迎。那一时期,厂里不愁销量和销路,订做异型皮鞋的信函和电报纷至沓来,每双异型鞋售价十几元,算是精贵的。

顾客当中,曾有人因脚码大买不到皮鞋,穿了几十年布鞋。有的排球、篮球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需要穿西服配皮鞋,因人高马大没有皮鞋穿,也来厂里寻帮助。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身高近2.2米,来自江北区的篮球运动员,蜷曲在一辆长安面包车后座上,专门来厂里订鞋。他低着头走近办公室,说常年穿运动鞋穿腻了,不训练不比赛时想穿皮鞋。工匠们为他测量,他竟要穿50码,这种特大码鞋厂里还没做过,这件事在业内轰动一时。

没有成型鞋底,就自购鞋底板材料制作。没有大鞋楦,就把现有鞋楦绑大,然后重新设计鞋帮样式。为保证质量,胶粘和线缝两种工艺都用上。工匠们想方设法做出来后放在桌上,众人一看,简直像两只船。那运动员见了,喜上眉梢,握着工匠们的手连声感谢。

另有一位特殊顾客,也令我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一位身材高挑、黑发披肩、面容姣好的女郎来到厂里。这位女郎既是一名演员,也是一名变性人,女郎需要45码的皮鞋去走秀表演,她显得心急如焚。很快,工匠们为这位女郎解决了难题,为表示感谢,女郎提出现场走秀,为“载人舟”异型鞋打活广告。

还有一位一只脚向后翻的特殊顾客,同样在厂里收获了满意的鞋。工匠们不会放弃每位顾客的愿望,他们费尽心思构想的画面,仍然在我脑海里清晰浮现。

▲年3月31日,叶文柱上了《重庆晚报》热线回音栏目

▲《南岸工商史话》将重庆异型皮鞋厂经营史载入

回望

伴随城市发展,行业竞争逐渐加大,重庆异型皮鞋厂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停产。退休前,我还曾调派山城童鞋厂担任最后一届厂长。两家皮鞋厂的落幕,与管理、资金、创新等诸多原因有关。

生产销售异型皮鞋,是一项具有特色的社会服务,如何把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生产企业,转型成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实力型企业,也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虽然我于年退休,但此后在上新街地下商场重操旧业,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店铺内,继续专注售卖异型皮鞋。朝天门鞋城的个体户,喜欢称呼我“叶大脚”。由于年老原因,6年前,我彻底结束了跟异型鞋有关的职业生涯。

近10年来,不断有老顾客给我来电话问候,希望能再拥有一双老式异型鞋。我挺感动,也很感恩。说实在的,而今的皮鞋质量比以前好,样式比从前多,轻便好走,穿大小码鞋均已不成问题。作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我感到荣幸。

现在的电商产业日新月异,网络商业平台多元化发展,方便、快捷、时尚,这为追求开拓创新的年轻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新机遇。

“诚待天下客,信从誉中来。”这是我信守一辈子的营商之道,借此分享给年轻创业者。希望年轻人们抓住机会,与时俱进,勤于攀登。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0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