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服务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人民资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7月16日,武汉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以营商环境优化促进武汉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开展集聚区“党建引领、融合赋能”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组织部门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2个重要文件。这是组织部门主动服务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体系的完善、服务中心的担当和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坚持企业引进,党建跟进;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这是硚口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硚口区委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和要求,结合硚口“十四五”规划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以全市推进产业集聚区“党建引领、融合赋能”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党建引领产业集聚区发展,建强组织体系、优化服务体系、创新运行体系、强化机制引领,统筹推动职能部门资源在集聚区整合、服务在集聚区提升、项目在集聚区落地。
硚口区紧紧锚定实现新兴领域党建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市场繁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精准精细、高质高效这三个目标,分别以汉正街、六角亭街和宝丰街、汉中街为核心区,先试先行推进“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集聚区”“同济健康城服务业集聚区”两个试点的建设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江城红领驿站”并投入使用。
试点工作以来,在市委组织部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悉心指导下,硚口区总结提炼了以“党建引领、组织聚力、精准服务、赋能融合”为主要内容的16字“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法”,以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集聚区为样本,全力打造“党建+营商环境”的“硚口样板”。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面开启硚口复兴新征程、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全力服务保障。
党建引领
产业发展到哪里
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有着多年商贸繁荣历史的古汉口之正街——汉正街,自古就是两江交汇处、商贾往来地。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的汉正街,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风向标”“天下第一街”。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是汉正街市场发展的“传统”。年,湖北省首个非公党支部在汉正街成立,随后汉正街市场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研判市场发展形势、引导市场产业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正街还率先创新实行了市场党员经营户挂牌营业,外地客商纷纷表示“跟党员做生意,我们心里踏实!”形成了汉正街市场“不看品牌看党牌”的示范效应。
“十四五”期间,汉正街将瞄准“汉口之根、武汉之心、世界之窗”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水中央服务区。如今,这里聚集了万余家服装企业,产业规模突破亿元,与杭派服装、粤派服装三足鼎立;汉正街时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崭露头角,开始占领产业链中高端;“六位一体”的服装全产业链在湖北“1+8城市圈”内基本形成,促进省域经济的发展,加速形成国内大循环。
硚口区委组织部、区委两新工委坚持新兴业态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及时跟进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创新加强党建工作。
为加强党建引领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以汉正街、六角亭街为核心的“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集聚区”在全市率先试点。集聚区全力发展现代商贸、时尚创意、现代金融“三大主导产业”,涵盖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10余类产业业态。
今年4月,坐落在硚口区最东端,位于中山大道与民意四路交会处的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集聚区的党建主阵地——“江城红领驿站”正式“开门迎客”。在建筑面积多平方米的“江城红领驿站”,创新设置了“六站三室一馆一广场”11个特色空间,主要包括党群工作站(流动党员之家)、企业服务站、便民服务站(零工人员之家)、人才服务站、法律服务站、精神补给站、商务洽谈室、网络直播室、谈心说事室,以及政治生活馆、红领广场。
主动服务集聚区内3万多个市场主体和职工群众,积极推动资源集聚、功能集成、服务集约,实现各类服务“一站式”通办。“江城红领驿站”启用3个多月,已举办各类服务活动70余场,通过“全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真正实现建起来、用起来、火起来。前来打卡的武汉乃至“1+8”城市圈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络绎不绝,已成为“党建网红打卡地”。
组织聚力
三级架构强引领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硚口区着力建立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集聚区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集聚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建立集聚区“综合党委——产业党建联盟——两新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发挥综合党委的核心作用和三大产业党建联盟的纽带作用,全面统领集聚区26个产业党组织和44个其他领域党组织。探索建立综合党委日常运行机制,制定议事规则,实施“六步推进法”,保障综合党委有力有效运行。
第1级集聚区综合党委
形成“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的工作格局
硚口区委书记主动担任“第一书记”,相关街道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书记、副书记,吸纳集聚区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商务楼宇、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等14人担任党委委员。组建“红色领航员”党建指导团,优派1名团长把舵定向,2名党建专员驻点办公,11名党建指导员组团包片。
第2级产业党建联盟
形成“抱团式”产业发展雁阵效应
探索组建现代商贸、时尚创意、现代金融等三大主导产业党建联盟,制定联盟章程,确立5个目标、健全5项机制,切实将分散在集聚区的所有产业党组织有效凝聚起来。不断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发挥龙头企业链接上下游市场主体多、辐射力凝聚力强等优势,带动联盟成员企业做大做强。
第3级集聚区两新党组织
形成集聚区两新党组织创先争优、竞相奋进的生动局面
坚持“示范引领、龙头带动”。创建“双强六好”,培育选树品牌服饰广场党委等标杆型党组织;推进“三亮三比”,引导党员亮身份、亮责任、亮承诺,比党性、比贡献、比业绩;开展“五星创评”,命名表彰一批创业星、慈善星、诚信星、服务星、文明星。
精准服务
三类服务助发展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硚口区针对市场主体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探索建立集聚区资源整合机制,精准推出专业服务、公共服务、特色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市场繁荣、产业振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生态。
专业服务兴产业
“我的商铺想进一步发展,需要贷款,不知道哪种更适合我。”汉正街龙腾第一大道的商户汪先生说,过去遇到这样的专业问题只能一家一家去银行打听,现在就近去集聚区“江城红领驿站”就有专业人员耐心解答。
针对集聚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创新组建了“金牌店小二”专业服务团,发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确定商务、科经、金融等7个职能部门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专属服务部门,配强专业力量;出台创新创业、纾困惠企等政策措施,建立“一事一议”、24小时直通服务等机制,推动惠企政策落实、重点项目落地。恒隆广场引进首店多家,刷新首店进汉纪录;时尚创意产业规模突破亿元,聚集服装设计工作室个。
公共服务优环境
“软环境就是硬实力,我们的服务目标就是要让市场主体和职工群众无后顾之忧。”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聚区服务的市场主体较多,对小孩上学、法律纠纷、就医就餐、托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都有较大的需求和期待。
为此,集聚区探索建立项目清单机制,在链接市、区两级职能部门提供的6大类、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形成了集聚区56项服务项目清单。创新组建“首席服务官”公共服务团,明确了26个赋能部门及项目负责人,落实首问责任,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同步建立多方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平台、政策、党群、生活、文体等“五大服务”在集聚区落地。每月初线上线下发布活动安排。便民利企窗口、政务服务一体机、健康小屋等一批职能部门的服务资源和赋能项目及时落地。
5月12日,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在红领广场和12个分站点同步开展“百名党员专家红色健康行动”,服务集聚区职工群众达1多人次,受到了多个零工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特色服务创品牌
针对集聚区主导产业特点,以载体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创新设置集聚区特色服务“五大载体”。开展“德在汉正街”活动,引导个党员经营户挂牌营业,放大“不看品牌看党牌”效应;开展“直播带销路”活动,建强淘宝直播基地,引导3万多市场主体“触网”营销;开展“跨境卖全球”活动,加快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建设,打通海外贸易新渠道;开展“服博树品牌”活动,做强汉派服装品牌,筹办第五届中国汉正街服装服饰博览会;开展“新青年联盟”活动,成立青年商会,凝聚“创二代”青春力量。
依托“江城红领驿站”线上服务平台和硚口服务企业直通车,建立诉求服务机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一码通办”。上线以来,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
“我初来乍到汉正街的时候,本以为万事只能靠自己,甚至做好了创业失败的准备。”刚在汉正街租下商铺不久的汪女士说,自己是河南人,在武汉上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在汉正街做服装生意。偶然的机会她加入了汉正街青年商会,不仅得到了全方位的帮助,还学到了很多“生意经”,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赋能融合
三项机制作保障
打造发展共同体
硚口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要求,加强集聚区“组织共建、平台共享、区域共治”三项机制,推动集聚区与街道社区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集聚区发展共同体。
以组织链接促共建
在集聚区综合党委的统领下,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轴心作用、楼宇市场商圈党组织枢纽作用、龙头企业党组织的带动作用,以联席会议为主渠道,组织各领域党组织共研政策、共商治理、共解难题。因地制宜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把支部建在专业市场、商业街区、商务楼宇、协会商会、物业企业。打造“流动党员之家”,为7个两新党组织“安家”,让名流动党员“归家”;开展“相约28,共展风华”主题活动,营造“来了就是汉正人,跟着组织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以平台矩阵促共享
针对集聚区两新党组织较为分散、服务阵地比较缺乏的问题,着力打造“1个主阵地+12个分站点”党群服务平台矩阵,就近就便满足多元化需求。同步在集聚区内均衡布局12个分站点,建筑总面积达10余平方米。分站点讲求“优而特”,突出服务特色,与“全而精”的主阵地形成功能互补。规范日常管理,组建了由1名站长、2名专员、12名分站长组成的“微笑百事达”运行服务团,通过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切实将“江城红领驿站”打造成为党的政策宣传、党组织活动、职工群众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以区域融合促共治
积极推动职能部门、街道社区资源和力量融入集聚区发展,两新组织和职工群众融入基层治理。开展“四库”同建,动态完善特殊人才、志愿服务人员、特长服务人员、活动场所等信息数据库,同步录入线上平台,打造需求与资源自动匹配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促进“三圈”互动,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积极构建企业“互助圈”、员工“朋友圈”、商居“公益圈”。推动“多线”融合,双向整合资源、认领项目、联动服务,形成共建项目清单19项;组建“七彩连心桥”志愿服务团,龙腾置业、浙江鞋城等市场主体牵头组建7个特色志愿服务队,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目前,集聚区诉求办理满意率不断提升,刑事警情直线下降,大城管考核排名跃居全市前列。
文/杨晋文杨蔚周求我肖伊琳
图/硚口区委组织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