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探秘杭州城百年来不可不说的那些事

文丨柳汀雪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了!

很多朋友都知道杭州市做历史文化名城,出过白居易、李泌、苏轼、岳飞、胡雪岩等诸多名人,还有动人的白蛇许仙传说。

可只有老杭州才知道杭州曾经有过这样的四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双陈巷高家、头发巷丁家、横河桥许家,还有清吟巷王家。这四大家族曾经在杭州煊赫一时。

今天,我们就从双陈巷高家开始说起。

一、“高半城”高家

高家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北宋大将、武烈王高琼。高琼之后高世则护卫宋高宗南渡有功,前五代被追封为王,高宗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内祀武烈王高琼、康王高继勋、楚王高遵甫、普安郡王高士林、新兴郡王高公纪。

到了清代,高士桢生活的年代,高家早已家道中落,加之早年丧父,高士桢吃了不少苦头。寒冬腊月,衣被单寒,雪夜卧于破屋中,被上竟巳积雪二三寸,冰寒苦不堪言。

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的生活对于少年人来说,只是历练。高士桢头脑聪明,手脚勤快,数年之后,生意越做越大。

与喜好奢侈排场的胡雪岩不同,高士桢对自己要求严苛,家人偶尔为他做一件新衣,设一桌美馔,他都挥泪拒绝,心痛地说:“吾先人未尝衣此、食此也。”但他心地善良,“乐善喜施,黄发不怠”,若为慈善之事,虽花费数十百金也毫不在惜,人称“高佛儿”。

他的儿子高崇元也承袭他乐善好施的美德,曾经先后三次捐买宅基,多方募捐,嘉庆十五年(年)终于在中正桥大街(今万寿亭街一段)建成了最大的慈善会普济堂,真可称为杭州近代慈善事业的创始人。

而高家人热心公益的传统并没有随着高崇元的去世而失落。民国初,钱王祠亦渐倾废。年,高云麟、吴士鉴领衔,上书浙江督军拨款,后又捐募集资。至次年钱王祠竣工,共花费银币5.5万余元。

高家人不光乐善好施,读书也很了得。  高凤台在嘉庆丁卯科(年)中举,入京任内阁中书多年,加员外郎衔(从五品官员,相当于司局级助理巡视员),是高家第一位京官。

年农历八月,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高家人发挥超常,达成了乡试“叔侄郎舅四人同科”的成就。

很多杭州人知道高家有钱,却不清楚高家到底有多有钱。

高家广有产业,购地建房,在城内外有多处豪门大宅。跻身于杭城四大家族之一,故有“高半城”之称。《凌霄一士随笔》引《兰隐斋笔记》称高家:“世为杭州首富”。

仅双陈巷高宅,以双陈巷、布店弄为中心,东至豆腐巷,南至孩儿巷,西至麒麟街,北至观巷,有30多宗土地房产,土地30亩左右。还有孩儿巷南侧地块,东至永丰巷,西至山子巷,南至竹竿巷;中山北路东侧地块,东至木场巷,南至庆春路等多处房地产。

不光房多地广,高家的投资产业也蛮多。最著名的是高义泰布店,还有庆春路高仁大布庄,高元大绸厂、求益新布厂、广生布厂,杭州最大的锡箔作坊高广泰铜锡器店,独立经营中山中路复裕钱庄、广兴巷升昌裕钱庄,参与入股后市街的成裕典当行及“典业银行”。茶田主要在杭州龙井狮子峰一带,高怡益创办茂记茶场,在官巷口开设茂记茶庄,后开办狮峰茶场,在延龄路开设公司商店。

规模如此庞大的家族,养个别不事生产的小女儿当然就不是事儿。

在浣沙河的北段——西河坐落着一处两进的二层木结构房子的中式墙门。有前后两个天井,一个院子,后门有个井埠头。房主正是双陈巷高家的女儿,人称高奶奶。高奶奶年轻时就守寡,高家给了她这个墙门,让她收租为生。

不久后,西大街改叫武林路。

武林,听起来颇有江湖人的气息。只有老杭州才知道,这种复古的叫法,跟古时建造的十座城楼相关。

二、武林门的旧事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的时候,为了保命,抵御金兵入侵,修建了大量城墙。

由于没有钱,宋朝皇室只能将皇宫建在凤凰山上,一来这里风景不错,二来这是当时杭州的制高点,方便他控制全城,整个皇宫内城只有三个城门:和宁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如今,在万松书院这一带还能找到当时城墙的遗迹。

杭州作为当时的首都,人口倍增,于是只好把城区往外扩张。杭州外城的城墙共有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

旱城门的东城楼有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开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南面的城楼有嘉会门;北面的城楼有余杭门;西面有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钱塘门。此外的水门五座,分别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余杭。

为何要特别修建水门呢?既出于关防的需要,也是城内生活用水、水利灌溉。杭州古时的河道就是通过水门穿越出城的。为了防止敌军奸细进城,修建水门当然大有必要。

元代末年,张士诚占领了杭州,废除了一些城门,杭州的城门变成了13座: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余杭门、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北新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永昌门、候潮门。

明朝,杭州城门又有了更改:清波门(传说中许仙家就在附近)、涌金门、钱塘门、候潮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这7个城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其中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改为了凤山门;余杭门改称武林门,因关外有“北关夜市”,也被称为北关门;永昌门因在附近有草桥,也被称为草桥门,后因“永昌”为李自成号,此处又是观赏钱江潮的佳地,故改称“望江门”。改名后的这几个城门一直沿用,就是今天很多杭州人熟悉的杭州十门。

跟所有古城的命运一样,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旧城门不得不拆除。

清泰门是因为光绪年间修沪杭铁路被拆除的,武林门、凤山门也因修路而拆除。民国之初,也因建设之需,钱塘、涌金、清波等门拆毁,纳西湖与城市为一体,修筑湖滨路、延龄路马路。年,因建环城东路,最后一段城墙被拆除。

没了城墙,杭州人只好保留路名纪念过去的历史。

三、武林门沿线的风物

在杭州,看市井风味要到建国路。

你在建国路上能看到沿路民居敞开大门,屋内人的行动一目了然。居民常在门前的人行道上洗衣、打牌,支桌子吃饭,一派生活气息。

中山路、庆春路商业气氛很浓,沿街各种店铺一家挨一家,让人眼花缭乱。可论及记忆深刻,还是要数武林门。

放大《民国十四年(年)杭州市区街巷图》,当时的西大街

从前,武林门北就叫“城外”,城北的人都要由此进城。离武林门不远,沿环城北路往东,武林广场一带,早年称“小北门”,是一个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生产大队。此地产的青菜,用铁锅热油急炒,出锅时碧绿,口感有点糯、软,味略带微甜;以入冬后经霜者为上品,杭州人有口皆碑,称“小北门的油冬儿菜”。

沿武林路走到东面街区,一侧枕河、一侧临街,布满了东西朝向的巷口。这些小巷都以浙江各地命名,昌化、安吉、龙游、建德......比较大的单位,有出版社、有防疫站、有群艺馆、有设计院,但其实最大的,在南头的小车桥。

1.陆军监狱

大车桥在小车桥旁,但名气远不如小车桥。小车桥,就在武林路南端,海华饭店对面。

从前老杭州人最忌讳三个地方:一是古,有七院;二是龙驹坞,有火葬场;三是小车桥,有“枪毙鬼”。

解放前这里还不止一所,第一监狱旁边就是国民党陆军监狱,这里曾经关过很多中共地下工作。

《民国11年杭州地图》

有关史料记载:“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成立,同时新建中共杭州中心区委,书记张崇文。”

根据相关史料,在张崇文被关押在陆军监狱时,还有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张秋人,中共杭州地委工人部长(后为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关押在此,张秋人于年2月8日在此遇害。

年后陆军监狱被改为浙江省第二监狱。从武林路去龙翔桥,要经过监狱门口。现在,从武林路经海华饭店东侧到庆春路,要往左稍稍拐个弯,仍然保持了当年武林路的走向。

2.杭州之光——都锦生

沿武林路到环城西路的这一段凤起路,百年间路名几经变更。

上世纪60年代,这里叫“铜元路”。

《杭州府志》及清光绪十八年的《浙江省城图》记载,都锦生丝织厂所在的位置,是唐代至宋代的钱塘府治;清雍正八年(年)此地设宝浙局(清政府的铸币厂),年改为铜元分局。

民国八年,改铸银元,更名为杭州造币厂。上世纪五十年代,都锦生丝织厂从艮山门迁于此,曾改称“保健路”。那是个流金淌银的地方。

清朝《浙江省城图》局部

不光我们有中国梦,民国那一辈人更爱国,都锦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丝绸制造是我国的国艺,早在唐宋的时候,杭州的丝绸已被称为“天下之冠”与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并成为四大名锦。

而随着清末国力衰微,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以便捷机器大生产取代耗时耗力的人工织造,成品价格低廉,使国产丝绸业遭到了极大的冲击,民族产业有濒临没落的危险。

都锦生少年时有志于保护丝织国艺·,年,年仅22岁的他从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机织专业毕业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机器织锦专业。

经过他的刻苦努力,他用手拉机亲手织出我国第一幅机器织锦风景画”九溪十八涧。

年5月15日,他在杭州西湖茅家埠家中办起都锦生丝织厂。年,都锦生已拥有手拉机近百台,轧花机五台,意匠八人,职工约一百三四十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织锦工厂。

当年,都锦生织锦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展出,荣获金质奖章,一时蜚声中外,远销南洋和欧美等地。

民国时期都锦生织锦《南屏晚钟》

后来,都锦生又从法国购进电力金属织锦机,提高织锦技艺、扩大生产规模,在各地开设营业所,遍及上海、南京、汉口、北平、广州、香港等13个城市。

抗战前夕,都锦生不屯积生丝发国难财,抵制日货,拒不进口日本原料。日本侵占杭州时,曾任命都锦生为杭州日伪政府科长,被其严词拒绝,举家迁往上海。日本人恼羞成怒,一把火将都锦生丝织厂的厂房及设备烧了个精光。

都锦生被迫前往上海租界,艰难维持。年,上海租界被日本人占领,祸不单行,重庆广州和等地的门市部相继倒闭。悲愤交加下,年,都锦生因脑溢血在上海病逝。

建国后,在周恩来非常关心老牌民族产业的继承,曾说过,“都锦生织锦是国宝,要保留下来,要后继有人。”

在国家的鼓励下,都锦生织锦厂恢复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织锦产品屡获金奖,成为杭州的一张靓丽的艺术名片,对外交流的首选礼品。

都锦生丝织新作品

后来都锦生的生产车间迁至城郊,靠近武林路一侧开过鞋城、服饰城,是女装街的中心地带,引领杭城时尚风气之先。

今天全变成餐饮店,一路火锅味。沿环城西路一侧的厂区,土地经置换后用于房地产开发,现已建起一座座高档酒店式公寓。

3.梅妻鹤子

武林南边的龙游路,有沙孟海先生的故居若榴花屋,当年榴花照眼,衬得青石洋房十分雅致。

梅鹤堂砖墙遗迹

再往南边的达三里,多了很多青砖石库门,绿荫蔽地,安详宁静。旁边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后人所建的临安里,其所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千古佳句。林逋隐居孤山,喜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所以叫“梅鹤堂”。年,这里被列入杭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但林逋隐逸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房子为其后代所建的说法还有待考证。据史料记载,梅鹤堂曾为民国人士林达孙所有,他与林逋都姓林,也许是因为仰慕,才给自己的房子取此风雅之名吧。

今天的梅鹤堂

时间能带走岁月,却带不走杭州留在建筑缝隙里古老又动人的故事。杭州人从来一体两面,既懂进取,又会品味生活。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和平昌盛的年代,杭州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这个祖国。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