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乡融合发展先行

白癜风病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城乡规划和各项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中心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四个县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小城镇和乡村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升。-年,我市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11个百分点,其中年比年提升1.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皖北第2位。

  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和中央政策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和具体要求。

  宿州位于四省交会区域,是全省对接长三角、中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桥头堡,也是安徽省参与区域竞争的前沿阵地。未来10年,产业融合与集聚发展趋势显著增强,以产业链为载体的产城一体化进程提速。宿州拥有资源、产业、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将通过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未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向纵深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中部崛起、皖北振兴等国家和省重要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徐州都市圈等城市群发展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要素、交通等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城市能级提升等方面抢占有利先机。

  我市贯彻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新型城镇化工业化集聚发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涵养区、禁止开发区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集聚发展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涵养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加强禁止开发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性作用,形成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快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

  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十大重点产业“链长制”,围绕市十大重点产业,建立由市领导担任“链长”、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的双链机制,立足优势产业强链,围绕发展短板补链,形成上下游产品有机连接、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工作链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十大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组建“双招双引”工作组,明确一名市领导负责,确定一个市直部门牵头,切实加大产业谋划力度、外出招商力度、项目推进力度,协力推进产业链发展。

  构建大宿城城镇核心体系。紧扣“东进、北扩”发展思路,依托宿州大道向东衔接宿马园区,依托符离大道向北衔接符离片区和埇桥北部片区,构筑城市东进、北扩的“L”型城市发展新格局。构建“一主两星”大宿城空间结构,推动中心城区产业高端化和功能现代化,增强城市内涵和品质,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打造符离片区、宿马园区两个城市副中心。围绕主城区现有框架,促进老城区、城东新区、汴河新区和城南新区等城市功能片区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市经开区、宿马园区、市高新区、鞋城、循环经济示范园等中心城区周边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促进朱仙庄镇融入城东片区、桃园镇融入城南片区联动发展,高品质建设濉河唐河、芦岭湖、桃园湖生态园。

  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推动各县城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高品质现代化I型小城市。支持砀山县打造全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引领区、全国康养休闲度假目的地,支持萧县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埇桥区打造全国农村现代化示范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支持灵璧县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轴承特色产业集聚区,支持泗县打造全国农机装备特色产业集群、皖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到年,各县城区常住人口均超过30万人。进一步拉开县城框架,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新城区城镇功能,加快县城提质扩容和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每年推进项县级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补齐县域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市政交通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等短板,促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提升城市建设功能品质。突出高站位、高标准、前瞻性、功能性,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绘就如诗如画、留住乡愁的运河名城之美。实施城市记忆工程,重点挖掘大运河宿州段的城市根脉,再现“虹桥”“隋堤烟柳”“宿州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重塑“九州通衢、中原门户”的历史地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市域综合管廊建设,基本完成城市雨污分流。基本消除城市主要易涝点和排水隐患,提高城市既有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稳妥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着力构建“三环链城、四带穿城、五苑抱城、百园融城”的绿带体系,让市民享有“米见绿、米见园”的宜居环境。加大公共停车场、立体车库、充电桩、菜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拂晓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2025年01月12日 08:18:37 星期天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