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读诗丨故事赵亚东后半辈子的事封
后半辈子的事
你唯一的伴侣,就是你的影子在斑驳的台阶上,踩空的脚从未落到地上额头上的皱纹里落满了雪。春天从没有真正到来过。我一想起这些就会心疼。你看见的世界和我不一样。我们都不再是一张白纸我后悔没有更早地遇见你人过中年,已经没有力量把牙齿咬得很响,把拳头擂在石上只能拍拍自己的良心,听听响动确定没有杂音才敢给你写信把后半辈子的事说一说其实也很简单,后半辈子无非就是两件事:把你装在心里算是给你安一个家,还要把你流过的泪水捡回来,一颗一颗的,来磨我的眼睛直到我们的世界一片清明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大家听到的诗歌《后半辈子的事》,出自70后诗人赵亚东的组诗《每一个黎明都有所不同》。赵亚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十月》《花城》《草堂》《扬子江》《作家》《文艺报》等;出版诗集《土豆灯》《石头醒来》等多部。曾参加诗刊社第31届青春诗会,曾获《诗探索》第九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等奖项。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赵亚东的故事。
赵亚东出生在黑龙江省拜泉县的山村,16岁的时候,他只身一人到哈尔滨打工。像村子里其他出来打工的同龄少年一样,他当时只想找个地方安身,能够有口饭吃,挣点儿钱花,将来回老家盖房子。那个时候的他并没有想到,诗歌会让他与众不同,会那样深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时年少的亚东,在哈尔滨这座城市里艰难、顽强地求活,在面包厂做烤面包,在饭店学切墩、当服务员,在工地里当力工。赵亚东说,那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工友们一起,趴在工地的围墙上,看对面鞋城里走出来的买鞋的顾客,当那些人在门口换上新鞋扔掉旧鞋,他们就会蜂拥而上,捡回来自己穿。当时的赵亚东,虽然也没事就看书、读诗,但诗歌之于他,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几年后,20岁的赵亚东在回乡成亲后,与妻子再次回到哈尔滨。生活所迫,他用仅有的块钱,在城市边缘的菜地租了一间“菜窖子房”,又买了一台三轮车,开始了他的拉脚生活。那时的他,生活过得窘迫且痛苦,“因为抢活、乘客不给钱的事儿,经常挨打,常被揍得鼻青脸肿”。但就是这段贫寒且疼痛的生活,让文学和诗歌成了赵亚东的治愈良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过期的《北方文学》,看到上面有诗歌,想起上初中时,因为自己文笔好,老师也曾经让他写过诗,还曾经在《小作家报》上发表过三首小诗,于是,那种写诗的愿望就像是复燃的灰烬,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生起了火苗。当天晚上,他就趴在屋子只有一平方米的小窗户前,在废旧的烟盒纸上写下了一首名为《穿越城市》的诗。诗的文字虽然有些粗糙,但还是打动了编辑,最终在《北方文学》上发表了。
赵亚东觉得自己写诗真正开窍是在年左右。那年过年回老家,往村里走的路上,想起在外打工的疲惫,想着自己无处安放的梦想,他一个人躺在雪地上,静静地望着天空,发现天蓝得像玻璃一样,他忽然想:“这天空,不就是我的一滴泪水吗?”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真正会写诗了。
日子有了诗意,但是依然艰难。年8月左右,赵亚东到了北京,当时住在大兴,给一家塑料厂打工,诗歌是他流浪都市的日子里唯一的慰藉。
赵亚东真正开始从事文字工作始于年,那一年,虽然他已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挣扎》,但却依然身处社会底层,吃不上饭是常事,老父亲也替他着急,跟他说,“实在不行,就还是回家收破烂吧!”那个时候,他家族里从事废品回收的亲戚们都挣到了钱,很多都买了房子,但赵亚东却不甘心一辈子收破烂,坚决不肯回乡。
这个时候,朋友把赵亚东介绍给了哈尔滨的一家小报社,就这样,没有学历、只能拿着自己诗集当学历的赵亚东被那家报社的总编给留了下来,写专访、拍摄影、编副刊,虽然都是“现学现卖”,但很有灵气的赵亚东上手很快,并受到了领导的喜欢和重用。后来赵亚东又到了《黑龙江画报》社,很快就成了上稿量最大的记者。
事业小有成就,而诗歌,依然是赵亚东内心坚守的一片清凉,让他得以在喧嚣、浮躁的都市生活中,依然能够找到灵魂的方向。这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诗作,也出版了多部诗集。赵亚东一直说,是诗歌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在诗歌中,让别人看到了他的美好。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赵亚东的诗作《后半辈子的事》,以及诗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