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你打卡的网红墙,他们画的
一面网红墙的诞生
墙绘师王耀辉没有想到,他和同伴们绘制的一组文字墙绘,竟成了石家庄今年的“爆款”打卡地。
那是煤机街路边的一排墙壁,淡黄色的墙面大部分留白,用黑色美术字书写了几段或抒情或励志的诗意文字,其中一面写着“我们如此热爱石家庄”的文字墙最受追捧,每天前来打卡拍照的市民络绎不绝。
“石家庄去年火了一棵树,今年火了一面墙。”煤机街文字墙绘的突然走红,让王耀辉有些诧异,但又并非全然出乎意料。34岁的他从事墙绘创作已有十余年,很多庄里人熟悉的“网红打卡地”都是出自他的创作团队。
初次见面,王耀辉把采访地点约在了未婚妻的电影工作室。“我那里太忙了。墙绘面积一般比较大,工作室的墙绘工具特别多。”
王耀辉大学读的是美术专业,年毕业后,曾与朋友在泰华街夜市卖过手绘T恤和帆布鞋。他们从华北鞋城批发来普通的白色帆布鞋,画上图案后在夜市上售卖,售价80元一双,顾客主要是42中的学生。“当时有个顾客给我印象还挺深的,他说这是艺术品,卖得便宜了他还不买。”
后来,以前的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份室内装修的工作。那时候壁纸不再流行,有些家庭开始尝试用墙绘来装饰玄关和电视墙。王耀辉试了试,感觉画起来很顺手,收入也比较可观,于是开始做起了这一行。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创办了工作室,十多年来,从室内一直画到室外,从家庭装修到城乡围墙,将墙绘做成了事业。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组织实施小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对城区条小街巷进行全方位整治,王耀辉的工作室也接到了不少扮靓省城街巷的任务,煤机街的文化墙就是其中之一。
王耀辉告诉记者,关于煤机街这组墙绘,团队的设计师原本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有图有文的,一套是纯文字的,最后呈现出来的是纯文字版。“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青春是独一无二的愿青春不老不负韶华”……小清新气息的文字,搭配简洁的设计风格,让默默无闻的煤机街一下子变成了市民心目中最具“文艺范”的网红路。
“就是想写点不一样的。”王耀辉说,纯文字的墙绘他们以前也做过,其实早期的墙绘原本就是以文字为主。不同于以往墙绘中书写的标语口号式的文字,煤机街墙绘中的句子大部分是从诗词或书里摘抄的,风格偏向青春文艺,比较容易打动年轻人。
至于那句“我们如此热爱石家庄”,王耀辉解释,那是因为“我们都是本地人,就想给咱庄里做些事,让民众更喜欢石家庄一点儿”。在他看来,石家庄是个很温馨的地方。
我们如此
热爱石家庄
在绘制煤机街这组墙绘之前,王耀辉和同伴们着力打造的是另一个“网红打卡地”——长达米的振头村历史文化壁画墙。
这面壁画墙位于市区西南部振岗路友谊大街到十中路路段,内容取材于振头村的历史文化,以“振头站”、振头集市、关帝庙、木牌坊、老槐树等为重要节点,中间穿插着黄包车、货郎担、烧饼摊等市井人物和舞龙、高跷等民间文艺活动。一个多世纪前生活场景的再现和年画般的喜庆风格,构成了一幅时空交错的民俗生活长卷,讲述着古镇振头的繁华往事。
壁画墙上的振头站。
桥西区的振头村曾是历史上重要城邑,留存至今的关帝庙、木牌坊,是这个城中村繁华历史的证明。都说石家庄是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年京汉铁路修到当时还是蕞尔小村的石家庄村,在村东设立的车站就曾因为石家庄村太不知名而借用了附近大镇振头的名字,命名为“振头站”(也写作“枕头站”)。可以说,振头保留了石家庄最早的城市记忆。
如今的振头村早已融入到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古老的记忆被以壁画的形式留存下来,展示给年轻一代的居民。王耀辉说,自己虽然是本地人,但在绘制这幅壁画之前,也只是知道有振头这么一个地方,对于这些历史文化并不了解。关于这几个老“地标”,还是从街道办方面了解到的。振头街道办还给他们提供了不少老照片作为参考,画中那些时代特色的街景人物就是这样绘制出来的。米的壁画墙,他们十几个人一起画了一个星期,绘制过程中曾就引来不少人围观,而绘制完成后也是不出所料地刷了一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