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改革创新促发展城乡蜕变展新颜人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宿州大道公园鸟瞰图

五年砥砺拼搏,几多春华秋实。

翻开安徽省宿州市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一批改革、创新品牌跃然纸上: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人地挂钩”制度、发力云计算产业、摘得“全国园林城市”称号、优化行政审批环节……这些成果既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为宿州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注入了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宿州这座建市仅20年的皖北城市立足市情,以奋进者的身姿、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闯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促发展的路径。年、年连续两年,宿州位列安徽省委改革办对各地市深化改革工作考核排行榜的第1位。

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从传统产业占主导到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从公园绿地稀少到“绿满宿州花满城市”,从企业、群众办事难到逐步实现“一网、一门、一次”……伴随着改革和创新,当地用5年时间描绘了一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宿州画卷”。

创新模式,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

由宿州市中心驾车由西向东行驶,不过20分钟车程,便是埇桥区灰谷镇付湖村。数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现在,当地因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人地挂钩”制度引人瞩目。

岁末,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走进了付湖村。村中的水泥马路宽阔而整洁。道路两旁,指示牌、太阳能路灯、美化用的花木交替林立。不远处,数十栋村民居住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另一旁,分布着公共服务大楼、养老中心、健身广场等设施。眼前的这一幕,都与城区中的社区并无二致。

付湖村新貌

“付湖村乡村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完全得益于‘人地挂钩’制度的试点。”灰谷镇镇长欧三青告诉记者,付湖村的转变源于年。

彼时,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付湖村正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按照规划,核心区的定位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然而,付湖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房屋分布零散且大多破旧、劳动力过剩,这些痼疾导致核心区档次难以提升,现代农业无从谈起。集中搬迁安置迫在眉睫。不过,旧村拆迁、新村建设和土地复垦所需的巨额费用却无从着落。

恰在这时,当地党委政府了解到,20多公里外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正为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劳动力匮乏一筹莫展。

于是,灰谷镇立即与鞋城取得联系。经过协商并报备市国土资源局,双方一拍即合:付湖村内的7个自然庄户人集中搬迁安置,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供鞋城使用;鞋城则为新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原来,7个自然庄宅基地占地面积达到亩,集中安置后,仅为亩,‘腾’出来建设用地指标中的亩以12.5万元/亩的价格转让给了鞋城,这为付湖村的新村建设争取了1亿元左右的资金。”

欧三青告诉记者,当地对因集约安置节省出的亩土地进行了复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在,付湖的村民不仅能够通过土地流转坐收元/亩/年的收益,一些村民还到鞋城打工,月收入在元以上。”

一边是鞋城建设用地指标、用工难等问题得以解决;另一边是付湖的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从实践上来看,“人地挂钩”制度从深层次破解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缺地”“缺人”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缺钱”等难题。

目前,该制度的试点经验已被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推广。

如果说,“人地挂钩”试点是当地围绕土地这一关键要素作出的尝试性探索,那么,在全域范围内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做法则将宿州推向了农村改革的“高地”。

晌午时分,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负责人李勇正忙着与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代表开会,商量来年的发展规划。

作为宿州最早一批成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共有1家龙头企业,13家提供农机、植保、水利等农业服务的合作社,27家耕地总面积达到1.6万亩的家庭农场。

“运行过程中,龙头企业对外拓展业务、接订单,对内向家庭农场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回购农产品;合作社以低于市场、高于成本的定价提供专业服务;家庭农场则按龙头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种植。”

李勇告诉记者,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共同体,“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让每亩地节本增收元左右。”

在宿州,像这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有家,涵盖了家龙头企业、家合作社、家家庭农场,覆盖了粮食、畜禽、果树、林木等主导产业,年产值达亿元以上。

年以来,作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农业经营体系组织创新的有益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连续6年被写入了省委一号文件,并于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时,中央有关部委认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端于宿州,并发文在全国进行推广。

记者了解到,“人地挂钩”试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只是宿州立足农业大市基本市情,围绕农村改革推出一系列举措的缩影。近年来,当地还针对农业经营主体推出“纯信用、无需抵押”的“劝耕贷”,加大资本下乡力度;选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推动和谐乡风建设……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出,宿州在迈向农业强市的征程上底气十足。

产业优化,从传统产业“重镇”到云计算“新城”

傍晚6点,进入冬季的皖北大地气温迅速下降,但宿州市高新区拂晓大道与芒砀路交叉口一角的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宿州华瑞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数据中心项目便坐落于此,其中,高4层、占地2万平方米的2#数据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2#数据中心总投资约3.5亿元,建设规模个机柜。一层是科大国盾的量子机房,用于量子保密通信工程京沪干线主要节点数据处理中心,二层提供给华为公司用于政务云及荣耀云相关业务的数据存储。”

华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颛孙宗亮向记者介绍道,整个数据中心项目由4栋机房组成,建筑面积共8万平方米,总投资在15亿元上下,“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数据存储能力在整个安徽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当地,像华瑞公司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近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宿州正从传统产业“重镇”向云计算“高地”迈进。宿州的云计算产业在安徽乃至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发展云计算产业,宿州既是‘无中生有’,也是‘独具优势’。”

作为宿州云计算产业发展承载园区的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扶元广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无中生有”说的是宿州之前并没有云计算及相关产业的基础,“独具优势”指的是宿州拥有发展该产业的“天时”“地利”。

“从政策层面来看,宿州是量子保护通信京沪干线5大接入节点城市之一;从市场容量来看,如果以宿州为圆心,公里半径内住有2亿多人口;更为重要的是,云计算产业用电量巨大,宿州煤电发达、电价便宜。这些都是宿州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优势。”

据了解,年以来宿州集全市之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深耕“基础云”“平台云”“应用云”全产业链。同时,注重借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央网信办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等“外力”,争取政策支持、获取产业信息、做好产业规划。此外,打造以华瑞网络、蓝海之光2家院士工作站为代表的创新平台。

宿州高新区一角

目前,宿州高新区已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吸引华为、中国电信、国盾量子、甲骨文等余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落户,年实现产值.8亿元。年1-10月的产值已超去年全年,达到.29亿元,摘得“中国云计算应用-年度示范创新园区”称号。

扶元广说,当下,宿州高新区正处于“二次创业”阶段,以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变以往的“放进篮子都是菜”为“提着篮子去选菜”,“腾笼换鸟”、谋划产业再升级,“预计到年,园区的云计算产业年产值将突破亿元。”

城市提质,从环境“洼地”到“花满宿州绿满城”

“以前,宿州的公园绿地特别少,即便是公园,也不过是简单地弄个草坪,非常单调。”

说这话的是宿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的工人王家胜,他在园林绿化管护岗位上已经工作了40年。冬日的早晨,他一边在滨河公园修剪植物,一边向记者讲述着宿州园林绿化发生的变化。

“这几年,宿州新建了很多绿地、绿道、公园,还根据季节搭配了不同的花卉,做到了‘四季有花’。这样,园林景观效果自然就大大提升了嘛。”王家胜说,“现在,每逢休息日,公园里满是三五结伴的市民,就连平日,也有很多散步、健身的人哩。”

事实上,大多数宿州老百姓也有着同王家胜一样的感受。

近年来,宿州这座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皖北城市从环境“洼地”摇身一变,成为了享有“花满宿州绿满城”“水润宿州”等美誉的宜居城市。

“年至今,是宿州城市面貌变化最快的几年。”宿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副局长杨溪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当地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着力点,以“全民创建”“大城管体制”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节约化创建”为手段,向“绿地率”“绿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发起“总攻”。

沱河景观带一角

据了解,宿州园林局把“绿”与“道”相结合,建成公园型、道路型、滨水型绿道余公里,“串”起了宿州城区的主要景观、景区;完成沱河景观带、运粮河景区等10个公园游园提升工程,宿州大道等14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启动“花满宿州”工程,累计种植花卉面积25.6万平方米,建成葵花园、桃花园等6个专类观赏园……

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年,当地顺利摘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宿州建成区绿地面积达.8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49%;绿化覆盖率达到39.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7平方米。三项数据均较以往有所提高。

今天的宿州,花团锦簇、树木葱茏。

服务提升,从“办事难”到“强得没有影”

寇琦,宿州市埇桥区一家水果店的老板。最近,他想着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拓展线上业务。这一天,他与合作伙伴来到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申办电子商务公司的营业执照。

本以为申办流程繁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谁承想,当他走进政务服务中心,就有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询问需求。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核名、确定经营范围、制定公司章程等环节在不到2小时内就全部完成。不出意外,1天内,营业执照就会由政务服务中心免费寄达寇琦手上。

同一天,由宿州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鹏召集的“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第二次协调会”在政务服务中心2楼的会议室召开。

会后,王鹏告诉记者,近几年宿州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引擎,持续做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宿州在这一领域的改革成效。

目前,宿州共有项政务服务事项,其中,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由项,占比84.7%;“最多跑一次”事项项,占比98.5%;全市政务服务纳入“一张网”已基本实现。

在此基础上,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创新推进“一窗”办理工作,设立了服务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业务办理的综合窗口,变人跑为数据跑,免去了企业、群众“多个窗口、多次排队、多次材料”的烦恼。据统计,在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事项达到个,占比51.2%。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

当然,这些举措在便企、便民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量。对此,王鹏说,“有一次,我在大厅听到一对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夫妇对话说‘现在政府办事,强得没有影’,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

据了解,下一步,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将聚焦办事流程再优化,着重“微改革”,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进一步提升办事企业、群众的满意度。

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5年,正是宿州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行、城乡面貌天翻地覆的5年。

前述成绩之外,5年来,宿州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出台《宿州市城镇绿化条例》《宿州市采石场修复条例》等多部法规;倾力打造“政协委员听庭审”协商式监督新品牌,先后组织多人次各级政协委员参与旁听案件起;贫困人口由年底的61.27万人减至16.1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79%减至2.89%;综合医改工作亮点突出,分级诊疗工作逐步推进,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0.9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迅猛,目前,宿州有61个PPP项目被纳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总投资亿元,居全省前列……

所有将来,皆是可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宿州市委改革办负责人说道,“弄潮儿向滩头立”,宿州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改革部署,坚定“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自信心,持续奏响“狠抓落实、实干兴宿”的最强音。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作者:陈浩

值班编辑徐文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